在刚开始做外贸业务员的时候,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写开发信,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国外的客户打开话匣子,特别是觉得自己英语不好,很难开口跟对方说话,导致在跟潜在客户聊天的时候过于模板化,有些话说出去就冷场,跟对方一起尬住了。
其实很多人都喜欢聊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,比如体育、文化、旅游、美食等。这些话题既能让人放松心情,增加彼此的了解,也是促进沟通的有效途径。在与陌生人交往时,中国人通常会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话题,如天气、本地的风情、对方的来历等。这不仅表达了关心,也避免触及一些可能引起尴尬的问题。然而,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,因此在与外国人交往时,我们需要更加注意这一点。
至于话题切入点,大致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。
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志趣爱好不尽相同,同外国人交谈时不能不注意这一点。举个例子,举个例子,Bob是一名大学生,由于受他的高中语文老师影响,很喜欢看余华的作品。他曾希望教自己英语的外籍教师评论一下《活着》,对方却告诉她:“我只喜欢看历史学的书籍,很少看这些文学类的作品,对这位作家不熟悉。”这时候,Bob感到非常尴尬,明明是希望跟外教能有多一些的话题,可以跟外教“套近乎”,在这里却没能成功。
如果大学的例子不够有冲击力,那么现在就假设你是做欧洲市场的外贸老板,约了你的客户到饭店吃饭,而你的客户是素食主义者,所以你的菜单都特别照顾他。可是偏偏在点菜的时候饭店经理说:“你们这全都是素菜,该点一些肉吧?”你跟他说:“不好意思,我们这里有素食主义者,麻烦你们给备注一下。”对方却想让气氛缓和一下对着你的客户脱口而出:“嗨呀,你们老外说素食主义还不是没尝过我们的菜,尝过了以后就再也不想吃素食了。”你赶紧打住对方讲的话,让他赶紧去下单。
说到这里,是不是特别希望你的客户听不懂中文?是不是也觉得场面一度尴尬?也许那个服务员只是想“开个玩笑”,表示中国的菜式多种多样真的很好吃,同时也希望你们点一些他有“提成”的菜。但你的客户真的不会想听到这样的话吧?
我们自己做生意的时候也同理,别为了套近乎而讲出一些对方根本不想听到也无法接的话。
跟我们自己中国人聊天都知道不能开地图炮,不要涉及地域问题,不要谈到家里父母兄弟姐妹关系,还有一些习俗上的问题。所以跟外国人聊天就更加要小心谨慎,不要让一次友好的对话突然变成被对方怼你。
在与外国朋友交往时,需留意以下几点:
(1)避免过于关切与戒备。中国文化注重集体,视关心他人为美德;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体,尊重他人则显得更为礼貌。因此,我们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应摒弃过于直接的问询,以免他们感到冒犯或侵犯了私密领域。
(2)尊重私人隐私。在与外国友人交谈时,需小心不要随意涉及可能引起对方不悦的话题,如年龄、婚姻状况等。避免过多评价对方的物品,以免触及他们的经济隐私。在表达时语气应更为谨慎,避免使用过于直接的祈使句,以免对方感到受命令。
(3)选择话题要慎重。避免触及一些可能让人感到不适的话题,例如衰老、死亡、不雅的内容等。过分详细地谈论个人健康状况,尤其是与外国病人的健康,容易引起尴尬,应予以避免。
(4)避免评价他人的得失。散布小道消息、评论同事外表、上司喜好、陌生人着装等,会被外国人视为不专业。避免谈论人际关系和他人的过失,以保持正派形象。
对外国人的政治信仰、宗教观念、文化习惯和个人兴趣,应保持尊重,避免轻率评论。在交往中,一旦发现对方回避某些话题,要及时转移话题,并在必要时向对方表示歉意。这些建议供大家参考,但在实际交往中需灵活运用,因地制宜,才能让你在跟外国客户交往中得心应手。
当你觉得跟客户讲话的时候特别不自信,觉得是自己的英文水平不够高。其实当他们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不想给你过多回复的时候,是因为你对他们不够了解。如果对他们有足够的了解,找到了话题的切入点,这时候他们会从“对你公司产品有兴趣”变成“你和你的公司都值得我信任”。
希望本篇文章对你有帮你,在下一次跟客户聊天的时候能让对方滔滔不绝,你也能逐渐成为客户值得信任的人!